當晨光吻醒三門峽現代服務業(yè)開發(fā)區(qū)青龍谷公園的草木,,紅色健身跑道上已躍動著健身市民的身影,。4月10日一大早,,身穿運動裝的小伙子陳浩戴著耳機在此慢跑,每天上班前,,他總要繞到公園跑兩圈,,公園河邊小廣場上,一群老人正隨著音樂,,整齊劃一地打著太極拳,。這個場景恰是三門峽“15分鐘生活圈”的生動演繹。 隨著青龍谷公園建成開放,,“推窗見綠,、出門入園”成更多市民的生活常態(tài)。大家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,,在家門口找到了更多的“詩和遠方”,,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。 走進公園,,花草樹木繁茂,,小橋流水潺潺,道路平坦整潔,,許多市民在此游玩,,有的坐在樹旁悠閑聊天,,有的在跑道上鍛煉身體,還有的漫步小徑感受自然,。公園里的兒童游樂區(qū)有不少設施,,許多小朋友們在此結伴游玩,歡聲笑語不斷,。 家住公園附近的退休職工王志剛每天都會來這里慢跑,退休生活健康又充實,。“家門口這個公園很不錯,,健身跑道踩上去很軟很舒服,雨后也不積水,,跑起來像踩在云朵上,。”王志剛高興地說。 “每天我都會帶著孫子來公園,,從家到這里只有二三百米,,孫子最喜歡在兒童游樂區(qū)玩兒。”家住文達·觀棠小區(qū)的劉愛萍說,,公園環(huán)境舒適,,涼亭、健身器材,、停車場等齊全,,著實方便周邊市民娛樂休閑。 據介紹,,青龍谷公園北起甘棠路與召公路交叉口,,南至大嶺路與伯陽路交叉口,規(guī)劃總面積約240902平方米,,其中水域面積達32900平方米,。該公園是以月季為主題的月季花海公園,集休閑,、運動,、觀光于一體,致力于打造“三季有花,、四季常綠”的觀賞效果,。“再過段時間,月季花將成片開放,,將為周邊居民日常生活增添一抹色彩,。”三門峽現代服務業(yè)開發(fā)區(qū)管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說。 城綠花繁的春日時光,,市民樂享“花樣生活”,。位于主城區(qū)的三門峽虢國公園,、黃河公園、澗河公園,、陜州公園,、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等公園,各有各的特色花品,,讓周邊居民每天都徜徉在花海中,。 連日來,虢國公園內千株櫻花競相綻放,,綿延數百米的櫻花大道化身粉色長廊,,吸引眾多市民游客駐足觀賞,共赴一場浪漫之約,。 連日來,,在公園附近一家銀行上班的職員李薇每天都會趁著午休走進公園,捧著水杯在長椅上休息,。“午休1小時能躲進這里,,比喝咖啡都提神。”李薇笑著說,。 “這里的櫻花大道就是天然取景框,,各色櫻花我都很喜歡,一上午我就拍了六七十張照片,,對素材很是滿意,。”4月10日,攝影愛好者王建軍說,。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牡丹苑的2萬余株牡丹陸續(xù)盛開,,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欣賞。走進牡丹苑,,陣陣花香沁人心脾,,市民游客沿著木棧道欣賞牡丹,可謂步步皆景,。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拍攝,、直播,記錄分享身邊的好景,。人群中一隊旗袍麗人沿著木棧道裊娜而行,,優(yōu)雅自信,吸引不少人的目光,。 “這里的牡丹品種繁多,,很有特色,我每年都會來看,并分享給遠方朋友們,,所居住的城市能有這樣一座牡丹苑真是一件幸事,。”市民陳景晗認真地說。 黃河公園內近1.5萬平方米的二月蘭正翻涌成紫色浪濤,,許多家長帶孩子來此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,。5歲的朵朵拽著媽媽董麗華開心地說:“媽媽快看,地上鋪了會動的紫毯子,。” “這是二月蘭,,也叫諸葛菜。”董麗華用手機識別花朵,,為孩子講起花名,。“媽媽,蜜蜂在給花‘蓋章’呢,。”朵朵邊數花瓣邊笑著說。 城市的詩意不僅盛開在大型公園,,街角巷尾的“口袋公園”如綠色珍寶散落各處,,同樣讓居民們的生活煥發(fā)詩意之美。 近年,,我市利用城市零碎空間見縫插綠,,大力提升城市綠色品位,全面優(yōu)化公園綠地的均衡性,、便民性,,大力建設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、小微綠地,,目前全市主城區(qū)共有76個口袋公園,,市民步行一刻鐘內必遇芳菲。 位于市區(qū)大嶺路與向川路交叉口的大嶺游園,,面積6900平方米,,園內桂花、山杏,、垂絲海棠等苗木豐富,,并栽植有毛杜鵑、南天竹,、迎春花等,,花草相映、錯落有致,。“自從建了這個游園,,我和家人每天都會出去散步、休閑,每天6000步的微信步數就是被這個游園帶起來的,。”家住建業(yè)壹號城邦小區(qū)的市民劉葉心說,。 在市區(qū)臨隴路東側的紫桂園里,金桂,、法桐,、黃櫨等在春日陽光的照射下美不勝收,步道,、座椅,、健身器材等設施一應俱全,是周邊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,。60歲的馬萍家住該游園附近,,每天送完孫子上學后,她總要在這兒打兩套太極拳,。“秋天開花時,,香味能灌滿整條街,夏天有石凳坐著乘涼,,冬天還能曬著太陽聽票友在這里唱戲,。”馬萍欣慰地表示。 “口袋公園是城市不可或缺的‘綠洲’,,讓城市更有溫度,,令人們匆忙的腳步生出詩意,希望能有更多游園,、綠地,。”在市區(qū)經一路與黃河路交叉口游園休閑娛樂的退休教師趙女士說。 ( 編輯:tln ) |
綠色生活 詩意棲居
本報記者 單義杰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5-04-14 打印
